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 要确保行政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行政程序法治是关键。我国的行政程序制度建设,始自1990年行政诉讼法的颁行,2004年,又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10年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这个目标已至收官之年。虽然在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和防治腐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涵盖各个领域层次的行政程序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就需要以正当程序组成制度笼子,以保证行政权力的正当行使,实现程序公平和社会正义。对改革过程中具体制度的设计或检验,都需要以此为基础。程序的公正若能做到,权力行使的公正才有保障,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才有基础。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要限制和削弱政府过大的权力,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务公开,鼓励公众参与及严格问责。这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几个节点。
首先,削减政府职责。法治政府也是有限政府,职能明确而有限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第一要求,如果政府的职能没有约束,职权深入到社会各领域,管得太多太死,无疑会导致政府重管理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及权责不对等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放松管制,转变和削减政府的职责,把本属于社会和市场的还给社会和市场。
其次,权力行使必须公开。法治政府也是阳光政府,只有把政府的决策、立法、行政和执法过程向公众开放,确保公众充分的知情权,才能有效监督和约束政府,使政府的行为不损及百姓利益。
第三,鼓励公众充分参与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公开、参与是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以及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的基本程序要求。单有公开而排斥民众的参与,也不能保障民众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或权益不被损害。特别在目前群体分化的情况下,不同群体影响政府政策的能力和渠道不一,更应保障普通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使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还须有严格的问责。问责是督促和约束官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最后手段。官员在权力行使中如果破坏法制而得不到相应惩戒和制裁,那么,所谓限制政府权力,建设法治国家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强化行政问责。对违法行政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党政一把手的责任。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只要全体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认识到肩上担负着依法行政的重任,自觉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真正成为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强有力的“奉法者”,就一定能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法治政府。
(撰写人:乱舞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