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北京居民的微信朋友圈里多了不少晒蓝天的照片。今年1月至4月,北京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9%,“大气十条”出台以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正在逐步显效。
经济增长是否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年年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APEC蓝”提供了另一种启发。它从人们对湛蓝天空和良好空气质量的向往逐渐转变为一种对治污经验的总结。
在第44个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中国石油如何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中国石油发布绿色发展报告,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大力发展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大力提高能效,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减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源头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这是中国石油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揭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能源公司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修补环境之殇的良方
一位作家在《地球传》中告诫世人:沙暴要来的,沙暴总会来的。事实的确如此,眼光不远,沙暴就会打在我们脸上,疼在我们心里。
保护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石油坚持“以绿色的方式生产清洁能源”的理念,是勇担社会责任的结果,是长远发展的选择。
清洁生产的第一步,是将自身活动和决策对环境的影响纳入整体考虑。中国石油不断加强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设,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努力将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公司建立了“分层管理、分级防控”的风险管理机制,针对梳理出的环保六大风险实行分级分层分专业管控,推动建立一体化环境风险管理架构。同时,落实“四不两直”环保检查方式,及时发现环保隐患和问题。
在加大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中国石油通过创新节能减排理念、技术、管理和机制,不断提高能效和减少排放,降低污染水平。2011年至今,每年节能量折合标准煤都超过百万吨,每年节水1700万立方米以上。
2014 年,中国石油重点实施了111项减排措施,包括100项工程减排、4项结构减排和7 项管理减排措施,特别是确保了国家环保部考核的10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工程和3项炼化废水治理工程全部按期建成投运,在280个废水和废气监测点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现主要排污口污染物排放24小时数据监测,为企业污染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态保护方面,中国石油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推行前置环评试点,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在环境敏感区实施作业时,尽最大努力恢复作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中国石油广西炼化建成后,北部湾中对水质敏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不减反增,就是现代大化工与环境友好的例证。
在低碳发展方面,中国石油从2008年开始深入研究,2010年正式提出“绿色、国际、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实施规划。以温室气体控制为目的,中国石油在低碳技术创新、CDM 项目、碳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在吉林油田建成了集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并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示范项目;同社会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推广,建立碳交易市场,将碳交易运用到商业化和市场化中。
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建设“美丽中国”的呼唤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机动车排放是造成本地雾霾的重要污染源。有关机构研究表明,在北京,雾霾中机动车排放约占31%。而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的重要途径。
今年1月1日,中国石油正式供应国Ⅳ标准车用柴油,并对重点地区供应足量国Ⅴ油品。在此之前,中国石油已经完成国Ⅳ车用汽油升级改造工作,确保了2014年1月1日全国执行国Ⅳ车用汽油标准。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石油在优化科学工艺、提高油品质量的技术方面进行科研攻关,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国Ⅴ汽油质量升级主体技术,为油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在庆阳石化年产70万吨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应用,汽油硫含量从108毫克/千克降到10毫克/千克以下,达到国Ⅴ清洁汽油标准。
尽管我国用10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近20年走过的油品质量升级道路,但与国家发展需要和民众期盼相比仍有距离。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决定扩大提前供应国Ⅴ标准油品范围,加快全国成品油全面升级进程,推进普通柴油质量升级。
根据国家及地方汽柴油质量标准要求,占国内炼油总产能28%的中国石油,针对整个东部地区11省市全境将于2016年1月起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的要求,在现有国Ⅴ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安排华北石化、广西石化、锦州石化等企业国Ⅴ质量升级项目共10项。为满足国家提前于2017年在全国实施国Ⅴ车用汽柴油和国Ⅳ普柴、2018年国Ⅴ普柴升级的要求,中国石油计划实施升级改造项目22项,届时公司汽、柴油将全部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同时,结合国家国Ⅵ标准编制和实施计划,提前开展国Ⅵ汽柴油质量升级研究工作,首先确保满足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提前实施国Ⅵ油品的需要。
为此,中国石油将继续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完善配套京Ⅵ和国Ⅵ标准清洁汽柴油生产装置和设施研究,通过对现有装置流程和工艺参数的完善和调整,开展中国石油自有技术用于国Ⅴ标准清洁汽油的稳定生产工业试验。
同时,开展柴油加氢改质技术工业应用试验,形成满足国Ⅴ标准的清洁柴油生产系列技术,如期推进汽柴油质量升级工作,为我国汽柴油质量升级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贡献。
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破解民生之痛的钥匙
从气象监测部门数据屡屡“爆表”到机动车限行成为常态,严重的大气污染已成为民生之痛。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我国的PM2.5排放浓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至4倍,大气污染形势比伦敦等城市曾经出现的污染状况更为严峻。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减排目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成为最现实的治污途径。面对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石油在稳定原油供应的同时,把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作为一项战略性、成长性和价值性工程,使天然气成为中国石油发展的新支柱。
从产量上看,目前中国石油建成了长庆、塔里木、西南、青海四大气区,2014年四大气区产量823亿立方米,占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的86%,占全国总产量的近2/3。这些气源通过陕京系统、西气东输系统管线输送至沿线和东部沿海市场,有效满足了用气需求。
同时,采取国内合作、国际合作、风险作业、自营开发等多种创新型开发模式,加快推进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2014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为15.5亿立方米。
从管网建设上看,目前中国石油已建成“四大能源通道”,初步形成管道天然气与海上LNG进口格局,运营天然气管道总长度5.1万公里,占全国总长度的78%,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性供气网络,并建成10座储气库(群)及3个沿海LNG接收站。
此外,中国石油稳步发展天然气终端利用业务,积极推动电力、交通等部门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和原油,削减碳排放。在青海、四川等地建成LNG/CNG加工和储运设施及终端设施,并与相关企业联合研究提高燃气发动机能效。2014年,中国石油销售CNG16.6亿立方米,拥有CNG加注站883座。
尽管当前我国天然气业务发展遇到一些瓶颈,但天然气业务仍将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石油将继续注重天然气业务价值的提升,统筹安排天然气业务的生产、贸易、运输、销售、储存、调峰等各环节协调有效发展,最终形成东西互贯、南北互通、内外互连、运行高效、安全稳定、调度灵活的多元化供应体系。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始终是人类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向往。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继续提供更加清洁和优质的绿色能源,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