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正风,重拳惩腐,在2013年留下鲜明印记。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反腐倡廉”在多个门户网站“两会热点调查”中高居前列。 随着反腐进入“治本攻坚”深水区,该如何擦亮反腐利器?怎样织密制度铁笼?2014年全国两会新华社首推的“微信访谈”,邀请部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公权、公产、公信等领域出现的“新三公”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华网3月3日)
规范公权、保护公产、维护公信,所谓“三公”在反腐阶段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式各样的贪污腐败案子告破,其中有不少是利用自己的公共权力为自己私人谋利、将公共资金公然装入自己的口袋里面,这些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了公信度。
“公权”服务对象是人民。在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主角都会是一位“高官”,这位“高官”拥有者重要的权利,但是并没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实事,而是与商家勾结,获取更多的利益。一位领导干部不管拥有多大的权利,都应该铭记权利是人民的,权利是用为人民服务的;要时刻记住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的主体人生观,和“为官一任,就要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主体权利观。
“公产”方便的是人民的生活。仅2013年,江西省财政厅对六项民生资金进行监督检查时,就发现“小金库”多达487个;广东省查处了“小金库”22个;湖北省纪委和监察厅也发文通报了多起私设“小金库”的违纪案件。“公共资金”应加强管理,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公共资产”为他们带来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