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晚,罗平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安林的妻子发现,李安林死在家门口的私家车内。同车,李安林的同事黄树勇还在熟睡。连日来,当地一直有种说法:李安林是醉死的,死前,他曾陪几名当地干部喝酒。(云南网3月17日)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古代诗人也有不少喜欢饮酒的人,也不乏很多文人雅士喜欢醉酒。“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酒是饭桌上的调剂品,而或许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毕竟在一定的环境中,也需要一定的渲染。然而醉酒是在自我意识清醒,并且能够自控的范围内,而如今酒桌上的酒文化是不是有些变味了呢?不再根据个人的意愿,而有一些无奈和强迫的意味,这让酒文化情何以堪呢?
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桌上谈事情,好像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元素,饭桌上酒成了主打食物,而渐渐的我们的酒文化似乎也扭曲了原来的感情牌,而如今的酒桌文化让我们很多人都觉得难以承受,却又不得不接受。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是一句俗语,但是似乎也是当今酒文化的一种延伸,只是对于我们的酒文化,到底是应该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子呢?
我们总是在埋怨基层干部,为何大兴酒风,然而正如很多基层干部所言,有时候是不得不喝:上级来检查,为撑面子不得不喝;下基层考察,为了“不驳”基层热情不得不喝;酒桌上人人都喝,怕成“另类”不得不喝。长期大吃大喝,循环往复,他们内心却承受着痛心浪费、愧对家庭、迷失价值的煎熬,迫切期待尽快扭转不良酒风。
因而我们不仅仅是需要禁止公务接待饮酒,更重要的是对干部和群众进行引导,还原酒文化的本身,才是禁酒的出路。
笔名: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