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歌
近日一则网帖称,广西昭平县农村学生“趟水上学令人心惊”。当地政府回应称,已采取措施,确保学生上学安全:腾出教学楼杂物间和平房安排男女学生住宿;每天安排男女教师各1名轮流住校;552名渡河学生领到救生衣;动员学生转学到该村自治小学。(据5月21日人民网)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多年来各地政府在推行“教育优先”工程中大喊的口号,当然,不少地方政府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真的让这样的口号转变成现实行动。即便是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在教育投入上也毫不含糊,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优化等,都可谓是不遗余力,甚至,还大刀阔斧推行各类“免费工程”,真正让各项利好政府惠及千家万户。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可以斥巨资建设奢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可以不惜重金大搞面子工程、景观工程、形象工程等,可对于一些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时,地方政府总是会发出“财政紧张”、“资金有限”等各种各样的抱怨。究其根源,在于地方官员的执政理念出现了严重的扭曲。
另外,在有的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连个像样的体育场都没有,可政府大院内却是“豪车扎堆”,当地的防汛工程尚未搞扎实,可地方政府却投入大笔资金建设奢华的政府大楼……如今,在广西昭平县,面对数百名学生长时间“趟水上学”的尴尬情形,公众不免要追问,当地政府以及教育等主管部门为何长时间“视而不见”呢?
或许,当地的财政实力确实有些紧张,但有限的财政资金,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分配,却是摆在地方官员面前沉甸甸的“民生考卷”,而面对这份别样的考卷,当地政府所交出的答卷却令公众大感失望。对于那些“趟水过河”的学生们来说,政府及时为他们发放救生衣,从而保障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自然必要,但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显然不仅仅只是救生衣。
首先,对于校舍的设置上,要尽可以为学生们就近上学提供方便。同时,地方政府应当投入优质高效的船只等,从而为学生们平安顺利上学提供最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