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探索一条美国乡村俱乐部和专业投资理财服务相结合的路,这就是金朝阳财富教育创建的理论模型。在沉寂了多年之后,数月来不断上扬的股市十分给力,人们投资理财的欲望与热情被再度点燃。漫长的等待中,受挫的中国百姓和企业主们似乎并未停止对财富的关注,多数人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获得了修炼与提升。
这些年,国人的财商正经历着从浑沌到觉醒的转变,有着太多值得回味的过往。15年前,当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财商仍浑沌无知的时候,有一本关于财商的书已经火爆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排行榜,它就是不久后登陆中国、曾掀起财商狂澜的《富爸爸穷爸爸》。中国人对财富的认知竟在一时间被一本紫色的小书撬动,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除了说明其营销做得非常成功之外,当然也有更深层的意味。
“富爸爸”何以掀狂潮
上世纪90年代,对于腰包渐渐鼓起来的中国百姓来说,金融是什么,多数人全然不知,财商基本处于浑沌未觉状态。人们尚无资产的概念,住房,是公家的;存款,少得可怜;投资,缺乏渠道。万元户已然算是大款,会受到人们的羡慕。
那时候,储蓄几乎是人们唯一的理财方式。大家普遍认为,将钱存入国有银行,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能获得几分利息已使人们颇有满足感,保值和增值似乎并非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货币贬值”的概念并未刺激到人们的神经。但随着一波波通货膨胀来袭,人们开始意识到,钱如果不能保值和增值,就意味着贬值,就意味着未来的生活质量有可能下降,甚至可能存在着当自己丧失收入能力后“无钱养老”、“无钱医疗”的风险。
于是,在社会保障体系并未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焦虑感和恐慌感驱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本能的动念:要让财富保值增值,要多积累些财富,以防未来生活中不期而至的风险。但在当时的中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与观念根深蒂固,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成熟和财商教育的缺失由来已久,并不能满足人们内心迫切的需求。
1999年4月,华纳公司在美国推出了日裔美国人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富爸爸,穷爸爸》;半年后,该书销量突破100万册,迅速成为《商业周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排行榜上的畅销书。金朝阳财富教育.翌年2月,该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百万种图书中的销量依然高居榜首。是年9月,“富爸爸”系列图书登陆中国大陆,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长达14个月占据了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仅一年时间,“富爸爸”系列的四本书发行量逾200万册。
当时,几乎人人谈论“富爸爸”,其系列丛书的热销及其在社会上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图书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尽管同时也引来了一些非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一本书能引起人们如此之大的关注,必定因它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渴求,这一书业现象恰恰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折射。“富爸爸”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于有人形容道,这股“紫色旋风”使缺少财商的中国人“浑沌初开”了。
传统思维被挑战
一种新生事物之所以会对传统带来挑战,必定是触及到了思维和观念的层面。当时“富爸爸”传授的并不是怎么做投资理财,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财商理念。思维决定行为,而思维方式是长期形成的,甚至延绵数代人,强烈地体现着某种民族特质并折射着国家的历史。因此,“富爸爸”的出现,不可能不对财富教育尚处空白状态的中国带来“一石激水”的效应。
当时的中国,不仅普通百姓普遍缺少财富意识与投资知识,就连一些金融专业人士对于许多新的财商理念也是一知半解,最多不过是热衷于炒炒股票做做基金而已。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曾几何时,银行成为了“卖基”的战场,其业务员的任务似乎只是多拉客户、增加销售额,至于如何做好后期的增值服务,如何帮客户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他们并没有做出任何努力。一些机构甚至利用百姓急于发财的心理和缺失财商的弱点,急功近利地推销理财产品,他们完全忽视了客户的损失风险和心理感受;更有甚者,一些机构的经理们竟然拿着高额佣金,完全昧着良心推售一些风险极大、甚至有可能让客户血本无归的金融产品,而且这些现象竟然普遍存在!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看看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史,就不难知道其中的原因:虽然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民财富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学校教育在金融财商方面是明显滞后的。一些人可能受过高等教育,可能学过经济学与MBA,并且事业很成功,但他们可能毫无财商。正因如此,致使人们普遍缺乏财商知识和投资经验,即使是一些精明的银行家和会计师们,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在学校也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但在人生中却极少有精彩的投资手笔,有可能一生过着财富平庸甚至是财务危机的日子,他们虽一生与钱打交道,却没有真正掌握钱的运转规律;他们一生都在为钱而拼命工作,却根本不懂得让钱为他们工作。除此之外,由于金融市场化进程缓慢,在这一领域里,市场规则与职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在这种情形之下,“富爸爸”财商观念的挑战必定是巨大的。传统思维与认知使人们对于新的财富理念难于接纳,依旧满足于把钱存进银行这种古老而又传统的储蓄方式,对投资理财的风险充满畏惧,大多数人害怕失去工作,害怕付不起医药费,害怕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害怕没钱养老。多数人为自己一生设计的路径基本是:上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份好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拼命地工作,然后到老退休,拿到政府或企业的退休金。
从当时人们的收入结构看,绝大部分人收入结构单一,主要来自于工作、生意或简单的投资。然而,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背景下,如果一个人的收入结构过于单一,那他未来的生活就可能会潜藏着某种风险,他可能会因为疾病、养老或某种突发事件而陷入财务危机,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追求财富,是人之本能;没有财商,财富会失之交臂。对于财商,并非人们不能学习或不愿学习,而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对财富的认知及价值观,导致人们内心渴望财富,又羞于公开谈论。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富爸爸”挑战的是中国人对财富的价值观。长久的禁锢与压抑,财富意识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一旦将禁锢剔除,人们的财富观念必然会改变,财富意识必然能觉醒。
但可以想见,这个觉醒的过程会异常艰难而漫长。
提升财商必须付诸行动
财富是什么?金朝阳财富教育认为,财富绝不仅仅意味着“房子、车子、票子”,财富多少不能用金钱来计量。衡量财富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服务人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当没有工作收入或工作收入大幅降低后,我们能够维持正常生活的时间长度”。一般美国的家庭只能维持三周,之后就得卖房卖车了。所以说真正的财富,是一个人不工作依然具有被动性收入,财富就是“自由的时间”。而“服务人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服务或影响多少人。富勒博士说过:“你服务的人越多,你的效能就会越大。”也就是说,我们服务的人越多、越深、越久,我们的财富就会越丰厚。
对于财富的概念,我们的确需要重新认知和实践。
财富意识的觉醒需要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进一步转变思维。但现实是,许多人为了工作和生意而疲于奔命,对财务自由的生活他们虽然也十分憧憬,却不敢认认真真地去想,更不敢切切实实地去做,他们仍然守护着以往已经适应的思维观念而不愿放弃。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他们不懂渠道,没有方法,害怕风险,担心丧失,谨小慎微。
所以,更多的人只是对新的财商理念兴奋一阵子,而不愿拿出实际行动。稍好一些的人,在掌握了几个财商的词汇和规条之后,便慌忙开始行动。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便知,在早期投资理财者和创业者中,有许多人曾阅读过“富爸爸”的“教诲”,特别是当时一些想要发财致富、又不愿去做辛苦的传统生意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富爸爸”让他们跃跃欲试,一些人只看了“富爸爸”的一两本书,就误以为自己懂得了E(雇员)、S(自由职业)、B(企业主)、I(投资者)四个项限,就能够实现财务自由,于是便不问前路匆匆开始创业。
不过,尽管一些匆忙尝试投资与创业的人后来经历了曲折和失败,但与那些还停留在“财务自由”幻想中的“富爸爸”的粉丝们相比,与那些整天侃侃而谈“富爸爸”财商理念的空谈者们相比,这些能够付诸行动的人,当然算是勇者,值得钦佩。那些行动起来的人,财商意识终究会从萌动走向觉醒;而那些空谈的人,只能从财商萌动走向财富白日梦。其结果是:勇者经历了失败而获得了财富,怯懦者从未失败却仍然贫穷。
后来,“富爸爸”研发出了现金流游戏,让人们有了一种虚拟的投资实践,帮助想学习财商、提高财商的朋友们实现了“资产增值”的梦想。许多人曾痴迷于这个游戏,他们的确通过玩游戏而有所斩获。但也有相当多的人玩了一阵就不玩了,其原因是不知道如何让游戏中的“投资”在现实中落地。
刘先祥,就是无数执迷于现金流游戏的年轻人。2006年的一天,当他看到“富爸爸”的书后,内心澎湃,从那时起他开始追求实现财务自由之路,受到了身边朋友的许多非议他仍坚持不懈。他很快创办了深圳富爸爸现金流俱乐部,但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尽耗精力和倒贴金钱在做事。现金流游戏他虽然玩得不错,但他自身的投资做得很一般,也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
更多的执迷者渐渐感觉到,在“富爸爸”的财商传授体系中,缺少可以落地的平台。两年前,“富爸爸”的现金流游戏因长期亏损而宣布破产清算。
财富教育终可落地
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让金朝阳财富教育创始人牛嘉林把握了一次历史机遇。在2006年她回中国做财商传播时,恰好许多渴望提升财商的人想找到更好的平台。从当时的市场环境来说,要好于“富爸爸”进入中国的时代,尽管仍然充满艰辛,但许多人的财商意识似乎已被“富爸爸”送来的春风吹得萌芽微露了;有相当多的人正在经受“富爸爸”财富理念不好落地的困惑,而四处寻觅着可以解困的良方。牛嘉林恰逢时机地“借势”,在人们萌芽微露的财富土地上下了一场及时的毛毛雨。从内在来说,在这场及时雨飘落之前,她已在美国有了二十多年的财商历练。
在研究比较中,有一段极其相似的历史被牛嘉林发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出现了婴儿潮。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这批婴儿已进入30-45岁的年龄,其中95%以上靠打工为生,许多人生活并不富裕。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加上通货膨胀和资产缩水,经济压力很大。而在中国,从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1962年到1980年期间,约有4.2亿婴儿出生,之后中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进入21世纪时,这批婴儿也恰恰都到了30-45岁的年纪,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也都是收入不高,也都同样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不同的历史阶段,两国家庭面临的情形十分类似。
再看一下那时的美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赚钱,大家都在打工,然而许多人没有工作技能,没有很高的文化,他们带着一家三代人,不知如何寻找除打工之外的致富道路,但是他们却有着渴望财富、渴望过上富裕生活的本能。于是,周末他们常聚集在一起,渐渐有人发起了一种叫做“乡村俱乐部”的方式。在这里,人们一方面请专业顾问做咨询,一方面进行彼此间的交流,探讨如何买房子、如何买股票、如何做投资之类的事情。从这时开始,越来越多的家庭参加了乡村俱乐部,他们逐渐开始理财,不断改变财商观念,甚至买套房子,做长期投资。正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直在努力寻找着能使财富增值的方法,以弥补家庭收入的不足,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70年代末之后的美国出现了以乡村俱乐部模式为主的家庭投资理财热潮。
有一组数字证实了这种投资理财方式的有效性:1975年,美国的富人占5%,中产阶级占15%,贫穷人口占80%;到了1998年,由于乡村俱乐部等模式大面积发展,中产阶层人数达到60%;在2000年,美国中产阶层人数达到80%。正是通过乡村俱乐部的财富自助、民间自主教育的模式,才使得美国人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都更加富裕。
相似的社会经济背景,美国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寻找到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的理财方法;如今的中国,也正面临着当年美国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不能推行这些已经被前人的经验所证明的成功方法呢?
在中国探索一条美国乡村俱乐部和专业投资理财服务相结合的路,这就是金朝阳财富教育创建的理论模型。通过这一模型,他们引进美国先进的家庭投资理财观念和方法,向普通家庭传授着投资理财知识,协助他们开创被动性收入的高增长渠道,免受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儿女读书困难之苦,以及解决老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中国中产阶层的快速壮大。
可以说,牛嘉林将“借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借环境的“势”,借模型的“势”,还借方法的“势”,她移植美国的投资理财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不断的调整,然后在金朝阳财富教育平台上进行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学习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又因地制宜进行了创新。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旨在能够公平、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说到底,这个目标才是最大的“势”、最好的“势”,无疑给金朝阳财富教育添上了一双隐型翅膀,让她能够展翅高飞。
当下,对国人与日俱增的财富渴望与追求,牛嘉林优于“富爸爸”之处,便是为中国百姓解决了投资理财的落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