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缘上线发布会合影
戏缘上线发布会现场图
戏曲不够时尚?不够高科技?不够吸引年轻人?NO!这是去年底诞生于郑州的戏曲APP“戏缘”给出的回答。
作为国内首创的“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上线短短9个月,戏缘凭借戏迷打擂、名家教学、大戏欣赏等栏目和诸多线下活动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多个剧种的一大批知名院团和戏曲艺术家进驻线上工作室,这个出自一群年轻人之手的“爆款”APP也成为戏曲圈的话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创意项目不仅激活了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也给发展文化产业、激励年轻人创业带来了很多启示。
为超级擂台月冠军送去十万大奖
互联网+让戏曲多了传播渠道
“真没想到,在手机上唱戏可以拿大奖,还有缘分拜名家为师!”回忆起今年春节前的一段梦幻经历,来自三门峡的何青青至今仍然兴奋不已。
今年1月初,何青青把自己用手机在家即兴录制的豫剧《小二黑结婚》中的唱段上传到了手机APP戏缘上参加戏迷超级打擂赛。没想到,这段视频很快就被播放5万多次,柳兰芳、胡希华、贾文龙、范静、王红丽等戏曲名家都纷纷为她点赞支持,何青青一跃成为当月冠军。按照规则,擂台赛月冠军会获得10万元现金大奖。2月1日,何青青在家迎来了戏缘送奖团队,更想不到的是,在戏缘创始人黄俊棋的引荐下,唱功出色、长相清秀的她被豫剧名家王红丽相中,领奖第二天就拜了师。
像何青青一样,热衷于通过手机参与戏曲打擂的戏迷还有成千上万,不论有无戏曲专业背景都乐此不疲。黄俊棋告诉记者,戏缘自2015年11月30日上线以来,已经在全国建立了近300个线上推广站,覆盖10多个戏曲大省(区)。这些戏迷也并不局限于河南戏,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各大剧种都有,更为难得的是,其中不乏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每天都有娃娃上传唱戏的视频。
戏缘也吸引了诸多戏曲名家的关注。截至目前,多个剧种的81位知名艺术家与戏缘签约,在线上开设艺术工作室和博客,录制教唱视频,与戏迷互动。“现在我经常让孩子们帮我用手机发博客,观看戏迷打擂的视频。”80岁高龄的豫剧名家贾廷聚告诉记者。
作为第一批入驻戏缘网络工作室的艺术家,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这半年来也有了跟以前完全不同的体验。现在她每天只要有空都会打开戏缘,“我有什么活动,戏迷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戏迷有什么想法也会第一时间给我留言,互动更加快捷更方便了”。作为给戏迷的回报,她也专门录制了《风雨行宫》、《铡刀下的红梅》中的唱段做教唱视频,与粉丝分享。“我觉得早就应该有这样一种渠道。”王红丽说。
戏缘承办豫剧展演月,盛世豫剧全景图
互联网领域的“朝阳产业”
在很多人眼中,戏曲是夕阳产业,无法对年轻人构成吸引力。但在黄俊棋看来,戏曲是互联网领域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
黄俊棋是一个年轻的80后,曾在知名戏曲电视栏目工作11年,熟知戏曲节目的编排和视频制作,并结识了一大批戏迷和戏曲艺术家。他注意到,在戏迷众多的戏曲大省河南,尽管电视节目和演出很多,但对戏迷来说,能直接向名家学戏、与偶像和圈中人互动的机会仍然很少,同时,艺术家及戏曲院团网络移动端的宣传推广也是刚性需求。而当前网络上的一些APP虽然也以戏曲为主题,但互动性与可玩性不强,影响力不足。
“戏曲需要互联网+。也因为身在中国第一戏曲大省,我更加有这个信心。”黄俊棋说。
左起:叶龙、赵志刚、蒋建国(与黄梅戏、越剧签约)
2014年,黄俊棋开始筹划真正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戏曲互动平台。他的想法是将戏迷资源、艺术家资源、媒体资源、戏曲行业资源重新整合,通过全国首创的艺术家网络工作室、戏迷视频打擂等模式,将古老的戏曲文化通过移动设备与现代生活产生交集。那段时间,他四处奔走,寻找人才,特别是在外打拼的河南人,组建了一支包括品牌策划、技术研发、戏曲运营、视频制作、媒体推广等部门的团队。最重要的,他也找到了从传统文化+互联网中看到商机的投资者。
上线过程很顺利,戏缘很快就在戏迷圈立住了脚跟。而在APP背后黄俊棋还有更大的构想——做好IP,再辐射各个产业。“戏缘的核心是戏曲,围绕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跟旅游合作,跟KTV合作,跟餐饮合作,让戏缘成为一张无所不在的文化名片。”
8月7日,在戏缘位于郑州东区一座写字楼内的办公展示区,记者看到戏缘品牌的烩面和手机都已经做出了实体产品,而各个房间的年轻人都在电脑前忙碌。“眼下,能够让艺术家和戏迷更快捷、更深入互动的戏缘3.0版本很快上线,我很庆幸,我们仍然在按照最初的思路前进,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戏缘创意总监云川说。
戏缘工作间
戏曲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既是戏缘的入驻艺术家,也是戏缘的支持者。只要方便,他都会在各种场合及活动上推广戏缘。“不是为了黄俊棋或者一个软件,是为了中国戏曲。”在他看来,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创业团队,正在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前正是戏曲发展传承的一个关键期,一方面,戏曲发展面临着网络时代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央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文艺发展,河南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鼓励创新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方式,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李树建认为,无论戏曲院团还是戏曲APP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河南豫剧院与戏缘携手合作,戏缘作为承办方之一全程跟踪报道了这次展演活动,线下线上活动都很成功。“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就是发展戏曲,所有为戏曲做事的都值得鼓励。”李树建说。
著名作曲家朱超伦和老伴、豫剧名家柳兰芳也是戏缘的拥趸,他说,戏曲的传播可以说因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一直在变换形式,从草台子到大剧场,从收音机到电视,从电脑再到手机,“看到戏曲能用这样的方式迎接潮流,作为戏曲人我很欣慰,也让我坚信,戏曲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
而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师蒋洪广看来,河南虽然并非人们印象中的互联网创业高地,但戏缘的出现并非偶然,戏曲滋养了一批年轻人,他们反过来又用互联网思维帮助戏曲打开新的天地,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相互滋养,也是戏曲在自救和自我提升过程中的成功探索。“我想戏缘也给了很多传统文化从业者新的启示,它不仅是资源的重新聚合和整合,同时也创造了戏曲社群。戏迷与艺术家,文化与科技,传统与时尚,高雅与通俗实现了融合发展与多方受益。”
“传统的戏曲文化虽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的形式和内容具有恒久的艺术价值。”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也一直关注包括戏缘在内的一批河南文创项目,他认为,出色的创意一定会让资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弘扬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口号,更成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河南作为文化大省要实现向文化强省的转变,就是要利用新的文化业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根据受众和用户的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共享、共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