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凉茶铺现蒌缩之势 凉茶杯装逐渐让位罐装
去年9月“粤北行”添加门事件,让溪黄草进入人们视野,也使得广东凉茶市场再次饱受公众质疑,产业链上下一片萧条。不过,记者日前从广东省食品协会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上获悉,溪黄草获得新“名分”,正式列入食品原料。这或意味凉茶行业有望雾霾渐散,而部分上市公司也在抢滩布局凉茶市场。与此同时记者观察发现,广州临街凉茶铺正有逐渐萎缩之势,罐装盒装凉茶在淡季却依然大行其道。
文表 记者
涂端玉、张忠安
图记者 王维宣
变化:溪黄草可作食品原料进行加工
不少广东人或还记得,不知名的溪黄草因为去年9月份的粤北行被曝“非法添加”而走红,甚至让不少凉茶企业关门停产。不过,根据国家卫计委最新通知,溪黄草正式批准成为新的食品原料,这让相关企业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批准裸藻、丹凤牡丹花、狭基线纹香茶菜、长柄扁桃油、光皮梾木果油、青钱柳叶、低聚甘露糖为新食品原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叶祖光表示。
记者也从卫计委获悉,该项公告近期已经公布。根据批准,溪黄草可作为食品企业的原料进行加工生产。这也意味着,此前市场上关于溪黄草是药还是食品原料的争议告一段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凉茶是岭南的一大特色,但近几年却频频因“非法添加”而备受质疑。2009年,王老吉凉茶遭遇添加剂风波。去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北行被曝“非法添加”溪黄草等多种药材,并受到质监部门的惩处。
有关数据显示,在广东,仅溪黄草凉茶生产企业就有好几百家,而已经成功申报国家非遗的也有21家企业拥有的36个品牌,132个秘方及专用术语。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溪黄草虽然已被正名,但多数凉茶生产企业并没立即恢复生产。
市场:碗装凉茶逐渐被瓶装盒装取代
记者留意到,曾几何时,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连锁凉茶铺,近年来不断收缩战线,很多门店都关门结业了。“门面租金到期,新合约调整之后租金上涨一倍,再加上人工、 原材料成本走高,而每天人流量较为固定、凉茶也不敢随便涨价,导致不少黄金地段的凉茶铺都开不下去了。”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临街凉茶铺逐渐变得萎靡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薄利多销需要有充足的客流量撑起来,但现在不少年轻人已转而购买方便随身携带的罐装瓶装盒装凉茶饮料,再加高昂的租金使一些小店入不敷出。”他表示。
记者留意到,不少凉茶已开始在淡季打起了“热饮”的主意,希望借凉茶热着喝来打开淡季市场,而家庭装也逐渐走上餐桌欲与可乐一较高下。“这些新颖的凉茶路线、营销方式都不是传统凉茶铺里的杯装碗装凉茶可比的,所以除了本土一些‘铁杆粉丝’以外,越来越多年轻人会流向便利店、商超购买凉茶。”他分析认为。
“现在的凉茶都主推不上火概念,且将其推广为普遍适用性质的健康饮料,实际上并非人人适合饮凉茶。”对此,广东武警医院耳鼻喉研究所中医科主任龙目恒介绍,凉茶中的确含有降火清热类中药材成分,但不应过度饮用,肠胃寒凉者更要节制。“不管是哪类凉茶,如果喝了之后感觉不适,很可能就是此时身体不耐受此类产品,就应暂停饮用。”专家建议说。
股市:药企卖凉茶
有喜也有忧
加多宝、王老吉的巨大商业成功无疑令业界眼红,部分上市公司也开始抢滩凉茶市场。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凉茶概念股非常少。但随着凉茶逐步成为餐桌饮品,预计资金会逐步重视相关概念股。
“在很多人眼里,凉茶可能不是茶,而是药,但会以饮料的身份,慢慢会被市场接纳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A股市场上,包括 白云山、 太极集团、 香雪制药等都具备凉茶概念。其中,太极集团刚刚宣布,拟收购重庆阿依达饮料有限公司100%股权,主要用于其新产品“太极凉茶”的生产。有消息称,预计太极凉茶初期年产销量将达1亿罐(瓶)。
但也有分析师表示,国内凉茶市场过于分散,竞争激烈,上市公司能否在该领域赚到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记者发现,也有上市公司的凉茶产品逐渐被市场淡忘的。如香雪制药自2007年起逐步推广“上清饮”凉茶。该公司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2008年,香雪制药对上清饮凉茶的市场推广投入较大,但效果并不理想,2007年,上清饮凉茶净利润率约为-20%,2008年、2009年净利润率约为-85%、-69%。而2010年上半年处于停滞状态。记者在其最近的财报中,却难以找到有关“上清饮”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