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黄昏,记者走进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绣山村8社,远远就看见白吕科家的新瓦房,掩映在稻田和树林中。“前段时间,我家终于搬进了新瓦房。要不是共产党撑腰,像我家这样的低保困难户,做梦也修不起新房。”74岁的白吕科说,为修新房,魏城镇给他家救助金2万元,绣山村村干部发动村民出工出力帮助。(四川日报网9月26日)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解决好民生问题的根本,就是要把关注民生的视角放在对困难群体救助上,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现阶段,我国困难群体的规模约占人口总数的11%—14%。如何解决社会困难群体问题,确保困难群体生产生活有保障,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
帮扶困难群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为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做好帮扶工作。尤其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帮扶工作力度,以基层一线为主战场,通过抓小事、尽绵薄之力,抓服务、效孺牛之力,抓宣传、重引导之力,帮助群众解困,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地利益。四川绵阳市魏城镇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入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工作,采取组织点对、自由结对、群众选对、连片整体推进等多种方式,走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下大力气帮助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类似白吕科这样的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生产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赞。魏城镇广大党员干部在帮扶的小事、平凡事中积累了群众感情,融洽了党干群鱼水情,值得点赞。
笔者认为,要让帮扶困难群众的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必须要切实解决群众的难事、小事、烦心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一方面,要将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切实实的惠及于民。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物质上、资金上的帮助,切实缓解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此外,我们也应该明白,物质帮扶、资金帮扶对于困难群众而言只能缓解他们一时的困难,“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以增强他们自主脱贫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从拓宽他们稳定的收入渠道着手,真正让他们通过帮扶脱贫致富,进而收到帮扶工作长期效应。(文/顾一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