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纪委22日晚间发布消息,经河南省委批准,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杨树平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据悉,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他还说,“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7月23日新华网)
在新媒体极具发展的今天,被新媒体报到的新闻传播之快、覆盖之广、影响之大,让很多“苍蝇”和“老虎”被检举揭发,招人唾弃。但杨树平“聪明的”根据媒体的特点,与媒体打好交道,充分利用媒体的公信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受人追捧的“好官”。
杨树平在网上看到有人反映家境困难的帖子,随即做出批示,要求当地高度重视,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在推介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时,杨树平称,包括他在内官员都会自掏腰包买票进场,没有特殊;在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做官要讲为民排忧,做官是一时的,做事是一世的。咋一看,杨树平怎么也是一个积极进取,接收新鲜事物,兴百姓之兴,苦百姓之苦的“好官”。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百姓一直追捧的“父母官”却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贪官。
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对贪污腐败零容忍,像杨树平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严厉查处。但通过媒体做 “面子工程”人,不仅仅就杨树平一人,这就不得不提醒领导和百姓不要被做出的“面子工程”蒙蔽了双眼,不要因为报到中的某个标题,某个例子而以偏概全。
领导干部通过媒体了解民生,民意,解答人民问题,无疑是件好事,在这个需要正能量的时代,干部领导的先进事迹需要被报到。但过分利用媒体,报到个人“事迹“,宣扬“政绩”无疑有作秀的嫌疑。老百姓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为人民谋福利的官员,而不是“曝光率”、“出镜率”过高的“艺人”。
媒体作为人民了解事实的重要渠道,媒体人应做到问心无愧,有始有终,不要因为个人利益而让人民活在虚拟的信息中。领导和群众更应“扒开表面看实质”,真正把官员的实际作为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而不是“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