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车改大限将至,目前仅湖北陕西广东3省亮方案。地方车改大限将至 仅3省“亮”方案。包括湖北、陕西、广东,专家称一些地方“观望”或因车补;8月份多省或将密集公布车改方案。(人民网7月30日)
公车改革推进到当前如此紧要的份上,成为只能够前进、不能够后退的必然选择。在推进中,各地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车改方案,正是一个费脑费力又不讨好的差事。毕竟,每一项改革,都是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让一些受益者让出一部分利益,让其他人获得实实在在的改革利益;况且,让出利益的还是处在权力中心的各级实权官员,可见改革的难度有多大。因此对改革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进程相对缓慢就不难理解。
公车之所以成为必须改革的对象,主要还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一般公务用车,很多成为了个别官员的专属,代表着特权、象征着地位。这些公车在购置上越来越豪华,腐败的标签越来越明显,甚至很多官员司机都能够利用其官轿轿夫的身份大捞一笔甚至得到提拔成为一方主政官员。
党中央坚决反腐败,查处各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例的统计中,违规使用公车经常“金榜题名”,成为最多的项目;成为首先改革的对象,一方面是社会公平建设的必然,另一方面还是公车过度消费权力而咎由自取的结果。
既然是首当其冲,就需要做到开门见红。中央坚决推动公车改革,中央各部委已经在去年年底完成了公车改革工作,从改革结果看,一是没有影响到各部委的正常工作;二是受到一般职员的欢迎,增加了工作积极性;三是让特权符号消失,单位内部平等和社会公平得到彰显。
改革推进到深水区,必然有更多的暗礁和险阻。在推进到地方各省市县中,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地方实权官员更多,势力更大,虽然车改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是总是有各种阻力。体现在各地公车改革方案不能够快速制定和上报国务院审核批准,只有湖北、陕西和广东三个省,完全落实好更是让人担心。
俗话说: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各地须把握时间节奏,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公车改革的节奏。特别是排除阻力、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制定方案上,更要加快进度,及早上报利于今后工作、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方案,让公车改革快速推进。各地千万不要在公车改革上晚点于今年年底,否则上无法向中央交差,下无法向人民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