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目前为止,环保部全面推行“督政”措施也就一年时间,但是,全国已有2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市长)被约谈。令这20个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感到“没面子”的不仅是城市的环境问题被公开曝光,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市长)的名字也同时被曝光。这或许是最触动地方政府的一个方面,值得肯定的是,被曝光城市环境问题的整改力度往往非同一般。(法制日报 9月9日 )
从APEC蓝到阅兵蓝,北京市民只能用手机见证这一瞬而过的美景。而北京市环保局称,“阅兵蓝”得益于“人努力,天帮忙”。9月8日,河南省郑州市上空再次出现黑色污染带,如“妖雾”袭城。今年上半年,郑州市在全国大气环境质量中排名倒数第三,其中二季度每个月皆为倒数第二,由此被国家环保部约谈。而实际上,公众对于环保的关注已超经济,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度较高。今年年初,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带来了对中国雾霾情况的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尽管观众褒贬不一,但就关注程度而言史无前例,也将雾霾相关的话题再度推到了。
2015年环保行业处于公众视线焦点,也是政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环保部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市长),上上紧箍咒,加强城市对于环保的重视。但是对于未来长久的环保问题,还是要落实两个根本保障,一是严格的、高水平的环保标准,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带动技术创新,形成环保产业; 二是依法从严管理。当前,环保领域执法还存在过宽、过软、过于弹性的情况,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依法从严管理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