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承德、沧州、临沂、保定、马鞍山、无锡、郑州、安阳、南阳、百色……因为环保工作不力,这些城市的主要负责人都曾被环境保护部约谈。在媒体的聚焦下,市长们表达歉意、做出承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约谈制度,标志着环境监察从“查企”到“督政”的转变。这种手段为何奏效,该如何更好地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这将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到底环保从“查企”到“督政”意味着什么?在以前人们觉得企业的违法排污生产是环保执法的主要对象,认为只要看住管住企业就能根治环保问题。但实现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尽管对于一些违法排污生产的企业开出的天价罚单甚至关停处理,但企业排污生产的现象还是禁止不了。在后来不断的调查后才发现,这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纵容甚至支使,问责企业只为应付媒体、公众和上级监督,私下还是与企业上演“猫鼠游戏”。从“查企”到”督政”是环保治理思路的转变,也是环保正从“治标”到“治本”转变,“督政”实施“党政同责”、“终身追责”无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可以期待的是环保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建设幸福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不再是纸上谈兵。
总的来说,保护环境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企业、社团、公民均不能游离于环保责任之外。各级政府应尽快完善公众监督机制、畅通公共预警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环保这篇大文章,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也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干净、美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