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则新闻在坊间颇受热议:一是河南新乡原市委书记李庆贵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被中央纪委通报批评,并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领导职务;二是曾对媒体称自己“月薪7000元每天工作10个小时”的山东济宁市长梅永红辞官下海。有人惊呼:为官果然“不易”了!(9月15日,人民网)
可见,自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以来,党员干部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多了,受到的约束和监督多了。如果此前不常见干部因失职受罚、鲜有干部“舍得”辞职下海,恰恰折射出过去当官太“容易”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为官不易”时所强调的,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在现实中不容忽视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关键岗位的干部并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过大,往往容易失去有效的制约,一旦利令智昏、堕入腐败深渊,导致了腐败的滋生蔓延,也无人敢去提醒、警告,这时当官是“容易”了,不但坑了治下的百姓,更害了干部自己。
近年来,中央纪委不仅强调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党员领导干部心存戒惧、避免小错积成大错,而且还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问责”,强调“一案双查”,并层层狠抓中秋、元旦、春节、端午等每一个节点,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批“四风”问题的典型以儆效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为官不易”将成为常态。
此次通报批评,充分体现了“权责对等”的原则,再次表明中央“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坚定决心和执行力,提醒党员干部不光要洁身自好,还得管好下属,切莫做好好先生,更不能与腐败分子相互勾结,否则“主体责任”担当不好也要追责,让大家真切意识到“为官不易”的深刻内涵。
当官与为民服务本来就是“一回事”,若当官没有尽到责任就该受处分、遭责罚,感觉当官不适合自己就可以提请辞职,这些本来都是理所当然的。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为民办事淡泊名利的观念,有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有为工作全力以赴的激情,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体制内的干部与体制外的人才自由流动,让“为官不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