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举报东莞一镇街官员购买过百万元的豪车,坐拥大量房产,称其身家近20亿元。同时举报了该官员涉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反腐工作不断深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反腐措施更加得力,一批贪官相继“落马”。有人说,腐败“越反越多”、“越反越腐”。然而,果真如此吗?从结果看,反腐斗争战果累累,数量上是有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现象在增加,腐败官员在增多。
腐败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挖出的腐败分子也越来越多,这是“越反”的必然结果,而不是“越反”使腐败越来越多了。随着反腐败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力度加大,越来越多自以为隐藏得深、安全感强的腐败分子纷纷现形,全社会、全方位的权力监督机制和事后严惩措施正在不断完善,贪官的空间被大大压缩,“越反越腐”的说法,于理不通,于情不符。
民间“越反越腐”之说更主要是表达了对反腐成效低下,未能起到有效遏止腐败势头之作用的现实状况的不满。公民不但有权表达这种不满,这种表达具有支持反腐败和促使反腐败加大力度和进行到底的积极意义。
理性地看,腐败是社会毒瘤,非今日才有,也非中国特有,这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比较地看,与我们处于相同或类似发展阶段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腐败高发的过程,不少国家的腐败问题远比中国严重。这样的比较并不是为腐败的发生寻找客观原因,放松反腐败的努力。恰恰相反,这是为了使我们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清楚、更透彻,从而更加从容自信、坚定有力地与腐败作斗争。
“越反越腐”绝对是个“伪命题”。随着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一些深层次的、新形式的腐败问题还会暴露出来,一些尚未查处的腐败案件也必将揭发出来,但这些都不应该降低我们反腐败的信心,抵消我们建设廉洁政治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