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能吏易腐”的困局如何破?
发布时间:2015-10-21 19:51:45 文章来源:

 

  前不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公告,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廖成为十八大后反腐风暴中又一落马的高官,引发关注。 (《新华网》 )

  廖少华属于典型的“业务干部”,长达15年的铁路系统背景,从见习生一路干到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然后步入政坛。以廖少华为代表,近年来,技术型官员、专家型干部误入贪腐歧途频频见诸报端。北京社科院日前发布的《北京法治发展报告(2013)》显示,这类高学历、高职称的“两高”干部,其受贿犯罪呈现边“评优”、边腐败的特点。

  荣誉和专业能力并非豁免权,对技术型官员同样需要设置“防火墙”。对组织来说,技术专家型干部的“失足”是一笔损失。这类干部往往学而优则仕,因在某一领域卓有建树而跻身仕途,沦为贪官,殊为可惜。

  那么,“能吏易腐”的困局如何破?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陈良宇、薄熙来、刘志军……这些年,我们党严肃查处了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这向全党全社会表明,党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

  破除“能吏易腐”困局,需要用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不想腐”;用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使其“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其“不敢腐”。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何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课题。(文/星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热文
焦点
  • 长沙市推万套定向限价商品住房 保障楼市刚需 长沙市推万套定向限价商品住房 保障楼市刚
  • 银行仍是最赚钱行业?专家称利润进入下行期 银行仍是最赚钱行业?专家称利润进入下行期
  • 法国汽车制造商PSA否认欺诈指控 未被司法部门联系 法国汽车制造商PSA否认欺诈指控 未被司法
  • 欧洲时报:访英中国游客激增 年消费额超5亿英镑 欧洲时报:访英中国游客激增 年消费额超5
  • 国有股权注入山西国投 山西国企改革正加速推进 国有股权注入山西国投 山西国企改革正加速
  • 顾研墨:OPEC冻产会议能否提振油价?9. 19现货原油沥青操作布局 顾研墨:OPEC冻产会议能否提振油价?9. 1
  • 顾研墨:9.19 利比亚行为阻碍原油市场的再平衡,现货原油W形态形成 顾研墨:9.19 利比亚行为阻碍原油市场的再
  • 顾研墨:冻产已经临近,油价走势又该如何? 9.19现货原油、天然气操作布局 顾研墨:冻产已经临近,油价走势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