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十一区会议费预算总额为1.28亿元,比去年1.97亿元下降了35%,而白云区和荔湾区的会议费预算相差超十倍。各区会议费预算的公开透明度仍不尽如人意,多数区的会议费预算中没有详细说明会议数量和规模,且多数区有“涉密数据”不予以公开,多区共有超过千万元会议费不知去向。(10月22日,人民网)
会议费如此之多,虽然是涉及整个区县一百多个部门,但仍然让社会感到很不满意。因为这些经费最终由财政买单,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大家对于这些经费的去向一直很关心,就是担心某些人打着会议费的幌子在里面浑水摸鱼,损公肥私。譬如在旅游景区开会,开会时间短,游山玩水的时间长。党员干部要深刻意识到:文山会海一直为人诟病,会导致机关效率不佳,应带头垂范,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不必人人到场的会议就减少参会人员,可以多选择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传达。
各级政府在公布会议费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细化,要全面,甚至要精确到每一分钱的去向,不能以涉密为幌子,在会议费预算上打马虎眼,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是无法消除公众疑虑的。党员干部在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决算的公开透明,且有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全程监督,逐条审核,这样公开透明,就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空间。
其实,不只是会议费预算,凡是涉及到公权力的,其决策、实施过程都应该公开,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政府机关应该认识到,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是大势所趋,也是反腐败的必然要求。除了纪检系统的主体监督外,媒体、群众等社会监督力量也不可或缺。各级党组织有待完善相关制度,要强制公布会议费预算,媒体及社会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从而倒逼压缩会议经费,才能符合社会期待,最终实现节俭办会、力求实效的目标。(文/宁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