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人民之声报道《湖南衡阳:为老百姓扶真贫解真困》“10月21日,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衡阳警备区政委廖茂雄率市人防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石鼓区角山乡银杯村开展“一进二访”活动,进村入户,访贫问需,为老百姓扶真贫解真困,牵动民众感慨。
我们看到,警备区领导班子分头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来到贫困户扶孝云的家里,这标志着扶贫帮困已经深入党心、军心和民心,是感动人民的,应该受到人民爱戴,值得民众赞颂。笔者联想到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故事讲山东省重点扶贫对象“大槐树”派驻第一记喜剧故事,由吴秀波等一行艺术家们,把第一书记下乡扶贫故事演译得栩栩如生,其故事和艺术根基深深扎进了民众的心里,全国广大观众十分喜爱这部接地气、入民心,顺民意的好作品。热播期间,尽成为民众休闲时、茶前饭后精典话题,也为扶贫工作树起了结对帮扶精典旗帜。
当前各级党政机关派出“第一书记下乡”声势浩大,深得民心,群众关注。所以,群众也有担心,千万莫把“扶贫”干成“扶官风”、千万莫把“扶贫”干成形式主义应付任务、造成莫把“扶贫”典型干成“遍地开花一窝蜂”。要化解群众担心必须坚定群众立场和政治立场,坚决好大喜功的官僚作风和报表、会议出成果的形式主义。
坚持“第一书记下乡”是党的基层阵地建设净化干部政治灵魂的需要。“第一书记下乡”是把城市机关党的阵地建设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带入农村、融入社区,改变 “庸、懒、散、浮、拖 ”“吃、拿、卡、要、混” 农村个别村级基层班子问题,坚决克服派出了一个第一书记就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驻进了一个第一书记基层党建工作就交脱手了的“理工思维”。要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带回机关,把机关的考核优势、测评经验传递给基层组织,引导基层组织进行自我整顿、指导基层班子人员不断进行整改提高,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群众有依靠、干群共信任、组织有保障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新常态的战斗堡垒。
坚持“第一书记下乡”是扶贫工作结对脱贫帮扶工作的政治优势。“第一书记下乡”是扶贫结对的种子,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党政机关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比农村、社区富裕,工作优势也明显突出, “第一书记下乡”目的是通过联系交流方式,把扶贫工作的重心和精准度一条一条地理出来,作为领导扶贫工作决策依据,使扶贫工作真正达到“识贫、扶贫”效果,再通过“第一书记下乡”的主动参与对结式扶贫,带动机关干部的参与度,把党对人民关怀、党的爱民传统有机地与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做好“雪中送炭”的事,真正为广大民众送去福址。
坚持“第一书记下乡”不是搞“遍地开花一窝蜂”、为干部增加政治资本投资。从当前政治环境看来,“第一书记下乡”已经是社会发展新常态了。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看成效,群众看的并不是场面搞得多不多,而是要看搞得实不实,并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而是要看成效真不真。
“第一书记下乡” 既是党政干部教育基地,也是倡导党政干部到农村煅练的平台,更是扶贫攻坚重要举措、强化基层党建的重要途径。所以“第一书记下乡”要抓好以点带面、树立标范典型、脚踏实地、顺势推开,把扶贫攻坚办成“识贫实助”的实事,把帮扶困难群众的劲使在“雪中送炭”的实处。(文/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