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通网站已第一时间发布接受组织调查和移送司法机关的省部级干部和其他中管干部案件信息32条。因网站在24小时内密集发布了省(区、市)纪委查办的7个厅级干部案件,引爆舆论场。境内外媒体评价,“中国打击腐败力度令贪官胆寒”。很多网友称赞:“打虎拍蝇,清除腐败,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新华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借助微信、微博等简单易操作的互动平台,好似人人手上都拿着一个“麦克风”,大事小情都可以通过“麦克风”迅速传播。一块名表,一包天价烟,一件奢侈品,经网友人肉后曝光,都可能成为贪官落马的导火线;一张照片、一段视频,经网友广泛传播后,都可以使贪官立刻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从早期的“郭美美”事件到“表哥”、“房叔”的相继落马,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等热点事件,先有网络曝光、继而纪委介入、最后查实处理,已经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重要路径。
然而,在网民看来十分给力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把双刃剑,除了其中或多或少含有偶然性的成分之外,“误伤”也时有发生。网络举报信息真伪难辨,不可避免就会出现虚假举报信息,且网络具有隐蔽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为了发泄私愤,故意发布虚假反腐信息、污蔑陷害官员的现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其营运商并不会像报纸、杂志等那样对每一条信息进行审查、筛选后才进行发布,网民要通过网络进行举报,仅需一台电脑就可自由在网上发布信息,就给虚假举报信息留有生存空间。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这把双刃剑,向腐败官员“快、准、狠”的砍下去?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开通为网民网上反腐建立起了更加有效的平台,摒除一些不实举报,把充沛的网络舆论能量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轨道。面对互联网这个社会转型期的“最大变量”,既要善管互联网,更要善用互联网,借助互联网回应社会关切,积极主动应对和正确引导舆论。纪检工作对百姓来说曾高度神秘,如今也公开办了网站,接受网上举报。国家核心机构的开放性、它们与社会的互动都迈出坚实的步子。在纪检这个最敏感的领域,如今听到了民意的回响。
通过这些与时俱进的反腐通道,提高了网络监督举报的成功率和正能量,用互联网增强反腐机制的效率、弹性和张力,编织出一张巨大的网,让每一起贪腐事件无处遁形;让每一起网络举报都能落实,对于广大党员和民众来说,网站每一次的及时“发声”,都是对执政党反腐信心的极大提振。(文/寻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