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在讨论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时,李克强加重语气说,“说的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中国政府网)
说起腐败,人们往往想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等问题。但腐败不仅仅局限于此。李克强指出,一些“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
长期以来,官场上庸政懒政这股“不作为”的腐败风气“蔚然成风”,表现为:有的责任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有的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安于现状一心只当太平官;有的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干活拈轻怕重,担当意识缺乏。
正是“不作为”的庸政懒政之风盛行,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导致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起来走过场、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得不到彻底落实,出现“政策不出中南海”的怪圈,最终损害政府形象,耽误一方发展,辜负群众期望。
对于祸国殃民的庸政懒政行为,首先要在思想上敲响警钟,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不作为与慢作为、乱作为的危害同样大,同样是腐败,同样是犯罪。其次要在行动上强化落实。“开”了会,“议”了事,“决”了策,但如果没有“行”,就没有“效”,要切实抓好落实,既要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要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还要打通政策落实的“中肠梗”。此外,要在监督上碰真逗硬。监督要坚决避免“雨过地皮湿”,决不能走过场,只有强化监督碰真逗硬,才能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会结果,见到实效。(文/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