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加强管理是重树“清水衙门”的必然之策
发布时间:2015-11-12 09:12:20 文章来源:

 

  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加大了对违反八项规定情况的通报力度。从4月8日起,连续5周点名道姓通报各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据记者统计,5周以来中央纪委共通报全国违反八项规定案件956起,涵盖了31个省区市,教育部、海关总署等中央及国家机关,中国石油、中国铝业等国有企业。通报中,点名道姓曝光干部1300余人。(《人民网》)

  再小的权力,再小的官员,再不起眼的官位,如果是监管机制不到位,党员干部自我教育不到位,再清廉的干部也可能会发生“病变”,再廉洁的部门也可能会沾染灰尘。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有些部门,看似油水不多然而腐败案件却高发,有些干部,看似清正朴实然而却内心灰暗。这样的表里不一的状态若持续将彻底的抛弃政府机关“清水衙门”的性质,彻底的抛弃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党员干部也将彻底抛弃为民服务的意识。对于当今的腐败案件决不能放松警惕,必须要严查严惩,要加强对部门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努力让政府机关或部门重新树立起“清水衙门“的性质。

  反腐要求对相关部门监督不能留死角,今后必须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审批、验收、审计等监管制度,着眼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清水衙门”成腐败重灾区,“清官”成“腐官”的例子告诉我们,针对所有领域和层面的权力监督制约绝不能以大小、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因为这些并不是单纯的腐败问题,这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可耻”行为,这些腐败行为伤害的是最底层的百姓,严重侵蚀了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的“小腐败”,亦有严肃审慎对待的必要,必须要“防微杜渐”,小病是有可能恶化变成大病的,小腐败若不加治理也会恶变成为大腐败。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对官员监督的松懈与漠视,都会换来出乎预料的报复性贪腐反弹。而简单分析这些贪污案件便能发现,正是因为监管的惯性缺失,正是因为监督的常态缺位,才导致“清水衙门”变“污水衙门”。所以加强管理是重树“清水衙门”的必然之策。 (文/星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热文
焦点
  • 长沙市推万套定向限价商品住房 保障楼市刚需 长沙市推万套定向限价商品住房 保障楼市刚
  • 银行仍是最赚钱行业?专家称利润进入下行期 银行仍是最赚钱行业?专家称利润进入下行期
  • 法国汽车制造商PSA否认欺诈指控 未被司法部门联系 法国汽车制造商PSA否认欺诈指控 未被司法
  • 欧洲时报:访英中国游客激增 年消费额超5亿英镑 欧洲时报:访英中国游客激增 年消费额超5
  • 国有股权注入山西国投 山西国企改革正加速推进 国有股权注入山西国投 山西国企改革正加速
  • 顾研墨:OPEC冻产会议能否提振油价?9. 19现货原油沥青操作布局 顾研墨:OPEC冻产会议能否提振油价?9. 1
  • 顾研墨:9.19 利比亚行为阻碍原油市场的再平衡,现货原油W形态形成 顾研墨:9.19 利比亚行为阻碍原油市场的再
  • 顾研墨:冻产已经临近,油价走势又该如何? 9.19现货原油、天然气操作布局 顾研墨:冻产已经临近,油价走势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