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位领导人互称“先生”,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两岸关系研究专家褚静涛。他谈到,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来之不易的“先生会面”彰显了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的理念。(摘自《人民网》11月7日)
因长期的政治对立与军事对峙,两岸人民很长一段时间很难正常往来。为了缓和两岸关系,1979年以来,大陆积极倡议“三通”,通过经济交流来推动两岸民众的互动。经过近30年的努力,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终于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习近平在会面中提出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四点意见,为两岸关系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必将对两岸的前途和未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此次会面,两岸双方对“九二共识”这个共同政治基础进行了再确认,其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明确界定。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坚持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昭示,只有坚持“九二共识”,两岸才能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和平发展,才能共同携手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化解历史分歧,铸剑为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面对复杂的两岸关系,两岸领导人怀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不计较身份、称呼这些次要问题,排除障碍,通过多次沟通,来到新加坡会面。此次“先生会面”的重点是两岸领导人会面,坚持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九二共识”,至于地点、身份、称呼等都是次要问题。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面,再次彰显了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的理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和平,两岸的沟通交流离不开互利互信,血浓于水,两岸同胞都是同属于炎黄儿女,同时也是华夏子孙。只有坚定信念,坚持共同的方向和目标,相信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明天将会是更加璀璨的光辉!(文/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