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国政府网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11月10日网易新闻电)
智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短板”,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想打赢“扶贫攻坚战”,真正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就要从过去“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单纯的物资支援向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扶贫要先扶“智”。
“扶智”,是指国家要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兴知识化农民,以开拓致富门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实行“兜底”,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内涵与外延。农民的智力化水平决定了富裕化水平,同样要靠社会化的合力来实现。
一扶科技智慧,技能培训可以让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自己的技术实现就业、甚至创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贫困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诸如耕作、植保、农机、后加工等)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以至“互联网+现代农业”,增强他们在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主导权、话语权,减少他们在生产中的盲目性,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是培育新兴农民的重要途径。
二扶教育智慧,教育是精准扶贫、解决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发展教育事业,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充分发挥利用好智力资源,办好教育,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教育是我国全民全域小康的关键环节,补齐教育短板,就能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实现脱贫致富,进而有条件加大对后代教育培养的投入,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小康。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输血”已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变“输血”为”造血“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必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立下愚公志,打好扶智攻坚战,啃下硬骨头,才能夯实精准扶贫的基础。(文/王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