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疗养院院长、党委书记牛金凤在为其父亲操办丧事时,收受礼金、公车私用;违规长期使用办公用房。2013年8月,牛金凤(副局级)为其父亲操办丧事,违规收受疗养院职工礼金共7500元,并违规使用公车。此外,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仍长期多占办公用房和疗养院宿舍。经水利部党组研究,并商河南省纪委决定,给予牛金凤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中国网 12月2日)
深挖此类骗补案件发生的根源,首当其冲的责任方就是监管部门,他们审核把关不严、流于形式,明知存在虚假成分,却因为与企业或个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而视而不见,造成监管的“真空”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骗补成本低,大多数拿到补贴的机构或者个人都抱着侥幸心理,存在能骗就骗、罚不责众的想法,造成骗补现象在各行各业时有发生。
对此,要坚持反腐不手软,保护国家惠农资金用到实处。面对这种集体贪腐,以及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部门干部贪腐,必须做到严肃惩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给群众一个明白交代。同时,用法律的威严把国家的每一分钱花到实处,让广大群众真正看到资金的流向,切实得到政策的实惠,而不能让不法之徒侵占了老百姓的奶酪。
并且,要坚持打击腐败时刻不能放松,尤其是在涉农领域更应坚持大小通吃的反腐政策。只有让腐败远离农民,才能让农民看到希望,感觉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重视。进而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好我国发展的产业基础,让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推广。
最后,还要加强审核,施行“实时跟踪监督”,从而推动国家补贴发放的“阳光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增强补贴发放的透明度,将资金分配、流向、使用效果等都晒出来,使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只有这样堵疏结合、外部监督齐发力,才能根治骗补现象。(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