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校工作,对如何做好党校工作提出过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近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会议再次强调,“把党校姓党原则贯彻到党校各项工作中”,“要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曾指出,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不断加强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把握、解决。如果不强化理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工作就会弱化,就很难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干部要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常找学习差距,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一种生活、一种追求,切实增强学习的敏锐性、责任感和可持续动力,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历史经验证明,全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的提高能够极大地推动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重大,“学点马哲,终身受益”,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基本课程”来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在关键时刻能拿得出用得好,无愧于“看家本领”的冠皇。
“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国内外环境空前复杂,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深化改革要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离不开理论思维能力的有力支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指导。
一部党史,一部新中国发展史,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什么时候学习得好、结合得好,事业发展就顺利;反之就有盲目性,就要受挫折。事业的成功与否和发展快慢与领导者的决策水平有很大关系,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又与领导者的理论学习息息相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力量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几把刷子”,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把“刷子”就是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
“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加深理解,深刻体会和认识我们党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深、悟透、用活,从而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