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的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以《思想“污染”,人生“雾霾”》为题,披露了福建省环保厅原副厅长王国长的腐败历程。文章称,王国长本应尽心竭力,顺应群众心愿,守护一方蓝天碧水,但他因思想已被“污染”,执意走进自己营造的“雾霾”人生。文章中一个颇引人关注的细节是:王国长在写忏悔书时,还多次请求执纪人员提供别人的样本供他抄写。(《新浪网》12月18日)
王国长以前的同事介绍,在平常的工作中他也算为人谦和,行事低调。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守住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发生了错误,是非不辨、美丑不分。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攀比的不是奉献,不是工作,而是享乐和对金钱的占有。思想滑了坡就变成了“两面人”,对别人严加要求,对自己放松警戒,说一套做一套,全然忘记,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的,而他却将其变成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官员写忏悔书还让人提供样本,也算是当下反腐百态中的一个奇葩。最合乎情理的一种解释可能是,很多落马官员的腐化堕落特征,呈现出了某种相似性。由此可见,以往的行为惯性仍会起作用,索要忏悔书样本,极有可能也是一种“官场积习”。要求提供忏悔书样本亦可能有着多重成因:譬如,落马官员并无真正忏悔的意思;譬如,官员落马之前的文字类工作多由秘书或下级代劳,官员亲自撰写忏悔书力不从心。
腐败行为的发生都是有动因的,一方面有些是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有人在仕途上升迁不利,去寻找经济上的补偿等,也有些是和私企老板进行攀比导致的。这些心理上的不平衡得不到干预,会走向畸形,产生腐败。另一方面很多领导干部法律观念不足,没有对法律充满敬畏感,没有守法的意识有关,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手中的权力,而不是法律,权力至上,还是官本位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
无省思则无忏悔;无忏悔,则难言真正的改造与宽恕。恰缘于此,落马官员忏悔书雷同、形式化,甚至落马官员主动要求形式化的新闻,绝不能只当作一则冷幽默来看,而理当从中看到更多的内容。关于“落马官员要求提供忏悔书样本抄写”,那篇《思想“污染”,人生“雾霾”》的文章称,可怕的是思想被欲望“污染”。但如果条分缕析来对要求提供忏悔书样本的行为还原,更可怕的,可能仍是某种官员堕落腐化轨迹的相似性,这是不能被遮蔽的真相与反腐启示。
(文/陈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