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大会。大会通过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一项法定职责,也是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形式。这份约2万字的报告是如何起草、修改到提交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报告与以往相比有何新特点、新亮点?又是如何吸收民意、汇聚民智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向记者作了介绍。
政府工作报告的变与未变,新提法与旧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风向标意义。其信息量越大,变迁越大,越预示着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在加大,政府的施政与现实变化的契合度在增强。政府工作报告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建设和谐政府,有威信的政府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二是有利于建设廉洁政府,对政府工作的有力监督。 三是对政府工作的总结,方便政府进一步开展以后工作。四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履职、守土有责,在新的一年拿出更多管用的举措、干出新的实在业绩,向人民报告。作为两会的重头戏,“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引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而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任务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文/吴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