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需求和困难,与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互换角色,通过当一次农民、当一次工人、当一次基层党务工作者等形式,亲身感受基层生产生活,体验群众酸甜苦辣,感知工作利弊得失,掌握基层真实第一手资料,从而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有利于改进“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机关工作作风,也有利于避免“脑袋一拍,点子就来”等不切实际的工作作风。
干部下基层,背着行囊,带着任务、带着感情、带着纪律,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到农村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访贫问苦、释疑解惑,主动与身体有病、下岗失业等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他们解难题、办实事,促增收,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急需处,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让老百姓感受党和组织的温暖,用真情架起了一座连接党群干群关系的“民心桥”,有利于增加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干部下基层,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真实掌握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贯彻落实情况,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充分感知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对照问题,查找不足,对一些不切实际、不符合民愿的做法进行纠正和整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制定的政策充分体现民意、实现民利,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文/旷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