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京市纪委推出“两个责任”网络考场后,先后有23万人参与“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知多少”主题测试,其中有2.8万人被纪委请去“喝咖啡”。(人民网)
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从根上减少腐败的增量,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办法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而南京也是“蛮拼的”,让20多万人参加“反腐网测”,答错的被纪委请去“喝咖啡”。如此大规模的反腐“普测”,令人眼前一亮,引来舆论广泛关注。
客观地说,这套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题中设有诸多“陷阱”,题中的每一个选项都对应一个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模糊认识,极易混淆!在题项设置时,故意设置了‘弯弯绕’,旨在希望答题者突破‘弯弯绕’、识破‘陷阱’,真正搞清‘两个责任’,切实记牢‘两个责任’!事实证明,确有一部分干部理论测试不过关。
有人说,制度反腐就是制定很多“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条条款款。这是纸上反腐。不但反不了腐,而且会使反腐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有保证这些制度得以严格实施的组织体系。因此,“有无党内民主的实质性发展,有无组织严密的、专门的监督机关,并通过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合理配置,至为关键。只有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腐败问题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才能确保制度反腐体系良性有效运行。
在制度设计上,往往对“一把手”的规制明显不足,有时还允许他们自己去建章立制,默许他们有更多的“特权”去突破规则进行所谓的“开拓”和“创新”。久而久之,培养了“一把手”好大喜功、轻视民主、藐视规则的习性,甚至达到积重难返的境地。而是不是真正能够管住“一把手”,能不能对权力形成常态监控,正是衡量一项制度、一条规则现实“有效性”的一把标尺,也是一个国家是不是已经真正迈向成熟“法治”的重要标志。
对于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领导要“既挂帅又出征”,以上率下,层层示范,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抓重点,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要抓源头,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要抓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抓改革,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要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纪检监察机关及干部要摆脱面子、人情关系、同事关系的困扰,坚决防止“好人主义”思想,敢于监督,善于执纪,勇于与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充分体现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
严格的责任追究是督促把责任落到实处的“杀手锏”,守不住这个防线,责任制就会流于形式、陷入空谈。要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对那些落实“两个责任”不力、不抓不管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地方和部门,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文/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