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权力透明化、运行规范化是必由之路。依法依规用权,依法按章办事,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新常态。“责任清单”的目标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实行“责任清单”制度,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动接受监督,提升管理效能,把该管的管好,真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努力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坦坦荡荡做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将责任清单“晒”出,是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权力行使的监督。 “晒”责任清单,更要晒出好作风,防止走过场似的“一阵风”。
然而,仅晒好“责任清单”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虽处在即便在整治机关衙门作风的“高压态势”下,但少数机关和窗口单位仍出现“脸好看、话好听,但事情还是不太好办”的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机关和公务人员的部门利益思想在作祟,舍不得割去权力衍生的“腐肉”,对一些合法合规的事情也拖着不办,或者变着法子“软推诿”,症结在于严格监督还没有严到份上,责任的压力还没有完全传导到位。
要使领导干部适应这种新常态,公布责任清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畅通“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要靠严格的教育,加强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的教育培训,增强“权为民所用”、“权责对等”的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和杀菌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不会变质,靠“多双眼睛”来监督权力,对打折扣、搞变通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惩戒约束,使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硬起来”,不断提升芜湖的政务服务水平,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
想真正让“责任清单”落地生根,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国务院以上率先的垂范,更需要各地各部门迅速跟进,亮出亮好自己的“责任清单”。主动维护政治纪律,强化政治纪律“铁”的意识,强化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守住底线,不睬“黄线”,不越“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