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在长春市召开的全国法院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为惩戒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老赖”,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完善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从而实现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全方位查控,确保法院判决落到实处。(人民网)
据了解,最高法将于明年1月在全国建成四级法院联网的执行指挥系统,从而进一步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最高法院在已经与21家银行联网查控的基础上,近期将建立与相关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网络查控合作机制,实现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全方位查控。
“老赖”用法律术语来说叫“失信被执行人”,他们存在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隐匿行踪拒不接受传唤而规避执行等情形。目前,我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已列入70余万名“老赖”信息,这就意味着至少70余万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社会问题。“老赖”问题不得到妥善治理,将会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埋下重大隐患。
因诚信缺失,全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歌剧《白毛女》中是黄世仁逼债,新编小品却是“杨白劳欠债成大爷”,这是对“老赖”横行这一社会毒瘤的现实写照和有力鞭挞。“老赖”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当事人权益,更使神圣的法律蒙羞,同时也无情地透支了社会公信力。任其发展,必然导致世道人心日下、社会诚信缺失,价值观念扭曲、市场秩序混乱。
早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发布了《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对于“老赖”的“八禁止”,2014年9月1日,最高法的官方微博、微信开设“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在更广范围加大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
刚性约束的法律法规,才是惩戒“老赖”的锐利武器。一方面,要尽快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法律保障,并加强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依法惩治“老赖”不光是法院的职能,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如果规定“老赖”不能买房、不准投资、不得乘坐所有长途车辆和列车、不准申领驾照,对已经领了的不予年审并作废。
如今,“老赖”们即将面临更多出行限制,相信被迫还债的“老赖”会越来越多。为最高法即将实施的治理“老赖”新举措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对失信被执行人执行难的症结所在。执行难,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化解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的曝光无法解决问题,还需要各部门多管齐下,建立失信惩戒“黑名单”,彻底解决失信成本低、守信激励不足、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
只有加大失信成本、增强惩戒力度,才能使其不敢“赖”、“赖”不起。只有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才能迫使“老赖”不敢、不能、不愿失信,将曝光与惩戒两手抓两手硬,才能真正根治“老赖”问题。当诚信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和常态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也就会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文/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