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一时间,基层创新、大胆探索、找准需求等关键词引发舆论激情。(人民网)
人们明显看到,这轮改革有着不同于过去的一些特点:一是对“顶层设计”尤其重视,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二是要求在法治下推进改革,重大改革决策须“于法有据”;三是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治吏的力度前所未有。“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来自中央的坚定声音,将这些顾虑彻底打消,为积极探索的基层改革者注入强劲动力。
深水区的改革,情况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前提;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并及时总结基层群众的实践创造,是成功推进制度创新的宝贵经验。过去的老办法灵不灵、别人的好做法管不管用,都有一个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这个创造性实践,就是大胆地试一试、看一看,进而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再调整、再创造。
必须看到,基层探索的速度和力度,还没有跟上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的地方“等靠要”以及守成思想严重,视野不开阔,脑筋不转动。有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则因触动旧有格局而受到排斥。面对改革大潮千帆竞发的态势,基层探索如果不能抓紧跟上,势必会影响到改革决策的成效。
但是,坐在办公室讨论,是永远找不到这种方案的。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百姓生活的难点,往往也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改到深处,无处不是硬骨头和险滩暗礁,时时提醒我们要在科学的战略指导下,学会灵活管用的战术。从实践中得到完善的顶层设计,往往更“接地气”,对改革探索的针对性、指导性更强。只有尊重地方、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鼓励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为顶层设计提供脚本、积累经验,完善顶层设计,防止顶层设计成为空中楼阁。
“根深之树不怯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基层是创新的土壤,探索是创新的种子。每一个百姓生活的痛点,都是改革攻坚的切入点。改革,最终落脚点是人;国家的治理,根本立足点在基层。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真正力量源泉。(文/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