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篇政府网站最长五年不更新的新闻报道,一开始挺惊讶的,不过细细想来也很有意思。报道中提到很多基层政府网站,主要是乡镇和县级政府部门大多出现“僵尸”“空壳”之类现象,网民无法及时了解政府动态,获取相关信息,导致网站的未能起到相应宣传作用,无法惠及于民。
笔者认为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广大群众不仅可以通过相关网站获取所需信息,政府也可以借此机会宣传引导民众,并就当下开展的工作发布动态,号召网民积极参与配合,有助于工作的开展。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也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因为网络已经发展到可以无缝连接政府和基层群众了,抛开时间和地域的隔阂。现在多数老百姓在闲暇时间都会浏览网页,正是这样一种态势,借助网络宣传政策,普及知识,惠及民生,互动交流依然大势所趋。
无需回避,在报道中我看到上述网站之所以长年“沉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相应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这确实是当前基层政府面临的一大障碍。网站的运营是一个较为复杂系统,不仅仅是经费上需要投入,专业技术和日常维护都需要知识水平,特别是动态更新和一些网民投票和发表评论的板块更是超出了一般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故而导致报道中所说的基础网站被“抛荒”闲置。
针对文中提到的各种弊端和内在原因,上级部门也出台了指导文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要求,县级政府各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再单独建设政府网站。这被视为政府网站整合资源、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在笔者看来,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跳出部分网站诈尸的“死循环”,还得提高各级政府对网站建设的重视力度,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增强长效性,充分利用到网络的强大功能,改变传统守旧的纸张办公理念,与时俱进,将网络与执政为民结合起来,通过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将信息传递给网民和广大基层群众,将惠及民生的举措延生到网络信息可及的各个角落,多措并举,“虚”实结合,切实为老百姓服务。(文/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