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干部”一般指家住城里,不深入群众,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的基层干部,多为县乡两级干部,家住县城以上的城市,本人在县城或者乡镇工作,要么晚出早归,要么周一去单位上班、周五回家过周末。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的议论多是批评性的,也是有悖于反“四风”规定的,其体现了领导干部身上仍存有浓郁的官僚主义,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和腐败的滋生。
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是由于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化,感到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该为自己和家庭想想了。从而就慢慢疏远了群众,不再深入群众中认真调研,使得群众的实际困难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走读”看似小事,其核心则是能否保持党群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执政基础。任由干部“走读之风”泛滥,会产生诸多问题。对此,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监督,将“走读干部”治理纳入民主和法治的轨道。要切实在干部考核上加以倾斜,让那些深入地方、根系群众的干部受尊重、受重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完善现行公车管理制度、财经制度和报销制度,让“走读”“走不了、不好走”,还要完善群众批评和投诉渠道,严格问责制度,让“走神”的干部“走不远”。
不过,还要充分考虑干部实际情况,使政策制定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人情和原则之间、为民服务和对家庭负责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文/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