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传承相结合 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凝结了古人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古人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智慧结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闪耀的瑰宝,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精气神,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它的光芒似乎被“灰尘”遮盖了。它需要被发掘,被共享和被传承。只有在共享与传承的共同作用下,它才能生机勃勃,才能一直闪耀在时间长河里。
文化不应该是被尘封在箱底的发黄书籍中的文字符号,更不应该是深山老林里耄耋老人口中的呢喃。俗话说的好,独木难成林。文化也许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断掉传承。但是如果不能被人们所了解,去分享。那它只能慢慢凋零,最终死去。而现在,共享不仅已经被写入五大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它也成为当下最为强劲的风口。“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当下我们必须借助共享的东风,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等新兴传媒,将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实质不变的创新与创新与包装,使之能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另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也是激发人们了解,学习的途径。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类型的节目可以多多举行,同时,各级政府可以大力开展“走进博物馆”“走近民间工艺”等活动,让人们感受文化别样的魅力。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有奖竞答的方式吸引人们参加到文化分享的盛宴之中。
共享只是文化能够保持活力,保持生机的前提。但是,仅仅只有共享是不够的,文化最为重要的能够被传承,在民间,有很多传统工艺、民俗文化正是因为无人传承而正在渐渐失传,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傩舞最初时祭祀时候的舞蹈,它代表着人们祈求平安,祛除邪魅的愿望。在宋代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傩戏。然而在现在,学习傩戏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它也正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只有少部分的人还在坚守。“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件功在千秋的事情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去实现。健全相应的文化保护机制,地方政府方政府加大对文化保护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形成一个文化保护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另外,加强对文化传承人故事的报道和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尊重文化、以文化为荣的风气。同时,可以在政府的号召下,面向社会寻找文化继承人活动,让有兴趣、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业中来,将文化与商业相互融合。激发文化活力,传承文化。
仅有共享,则文化如无根之浮萍,无法长久。仅有传承,则文化如走钢索的人,最终也只能被岁月掩埋。唯有将共享与传承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才能遍地开花,繁荣昌盛。文化才能长久,才能生生不息。(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