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纠正“四风”治贪防腐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正常的往来无可厚非。每逢新年,一张温馨的贺卡,一束芳香的鲜花,完全能寄托对好友的祝福;而一桌简单的饭菜,一壶沁脾的清茶,也是可以融通与亲朋的情感。但如今,一些请客送礼的含义已扭曲了礼仪的意义。本来一个美好的节日,却在某些人“礼金主义”信条的支配下,成了拉关系的机会,把正常的人际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面临着严峻的廉洁关考验。
节日是一种文明的氛围,是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果作为各级各部门及党员干部把节日当作吃喝玩耍和腐败泛滥的“纽带”,就是对节日的不尊重,对纪律的不遵守。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一些披着节日外衣的人情来往具有极强的目的性,需要擦亮眼睛,避免落入“温水煮青蛙”的尴尬境地,回归节日本义。节日期间的正风肃纪亦延续此前重要时间节点的从严态势,“越往后执纪越严”、“一寸不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也许一些领导干部只是接受了几顿吃请,收受了几分礼金,但必须知道:吃了不该吃的饭,往往会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要求;拿了不该拿的,很容易在小利小惠前丢掉了原则。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腐败分子,他们的腐化堕落之路往往是从小节小事开始的。
廉洁过节不“失节”,应当成为全体干部共同的价值观。纪检监察机关要畅通信访渠道,主动接受群众举报;要组织持续不断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公款购买赠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乱发津贴补贴等突出问题;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廉洁过节过好“廉节”,对广大公职人员能否抵挡得住诱惑是一次考验,也是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一种检验。纠正“四风”、治贪防腐,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更要倍思“清”,决不能使“过节”变成“失节”。(文/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