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真正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转变
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因为思想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先导和基础。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单是思想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作方法问题,是实践问题、发展问题。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要注重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采用新举措、新办法,精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老问题,共同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当前,很多贫困户在思想层面上没有高度的认识,“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固态化,认为扶贫,就是各个挂钩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给我金钱、物资,自己不通过劳动,就享有好的生活,以至于三天两头跑来伸手要这样,要那样;而不想方设法通过自己大脑和双手来脱贫致富,总是保持着一种观望态度,想着既然是精准扶贫,总会有人给“馅饼”吃的。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航标”,只有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才能让贫困户从“等、靠、要”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眼界才会更宽阔。扶贫工作除了送钱送物和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临时困难之外,很重要的部分要放在扶志扶思想和精神上,要不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从思想观念上引导他们怎样去脱贫致富。
鉴于此,扶贫工作除了送钱送物和帮助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之外,很重要的部分要放在扶志扶思想上,要不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振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这样一来,他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精神状态变好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如果不首先解决这种内在的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扶贫工作很可能就会事倍功半。
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采取“一对一”、“多帮一”的方式,多与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在了解其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其寻找致富门路。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不断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精神文明素质。同时,要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和农村文化教育培训力度,促使贫困群众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掌握一技之长,解开贫困枷锁,从而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实践能力。
一些贫困群众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国家政策、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埋头苦干,发奋图强,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不断提高致富能力素质,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转变。(文/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