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怀树:“牛栏”关不住“猫”就应该把栅栏补紧补密
牛栏是用来关牛的,用来关猫肯定不中用。别看牛栏的栅栏是那么粗大结实,但栅栏与栅栏之间空隙太大,八面漏风,四面漏洞。制度疏漏、规章笼统、纪律松弛,有些地方规章制度面面俱到,应有尽有,但高高挂起,形同虚设,以致管理混乱,漏洞百出,事故频发。这样的牛栏怎么能关住猫呢?防范“牛栏关猫”,关键是织好“篱笆”。篱笆细密、结实了,才会无缝可钻。
“牛栏关猫”给制度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它导致不少规章制度成为摆设:不仅使制度措施执行不严格,反而严重消解了人们对制度的敬畏和认同,刺激更多的人想办法钻制度的漏洞;不仅造成制度失效或失灵,还在客观上对那些违反制度的行为提供某种“掩护”,使这些行为在所谓的制度框架下得以安然存在。
针对容易出问题的“风险点”,更要加密加固制度的笼子。要建立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向人民群众公开做出承诺;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保障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作风转变;建立领导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制定明确具体的办法,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规定。
制度要由碎片化走向体系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围绕构建权力运行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使权力授予、行使、监督全过程都有制度规范,让制度笼子的“焊点”严密而牢靠、制度笼子的“构件”协调又结实,最终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升级版”制度体系。
制度的“笼子”不能成为摆设。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就形同虚设,甚至导致人们对制度的漠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让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内化于心。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最终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理念。
把权力关进笼子,不是单靠上层施压就可以做到,而是需要全民监督局面的形成。历史证明,让人民监督权力,具有主动性、广泛性、及时性,只有发挥人民监督权力的天然优势,激发人民监督的正能量,才能看住权力。权力必须向人民公开,让敏感问题在阳光下“脱敏”,让热点问题在公开中“散热”,让群众对权力运行看得到、看得懂、能监督、能作主。
既然“牛栏”关不住“猫”,就应该把栅栏补紧、补密、扎牢。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囿于物也”权力制约关键要权力制衡。监督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抓深、抓细,篱笆要严,不能“牛栏关猫”,栏越宽,腐败机会越多,栏细了,就难以腐败。(文/李阳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