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怀树:绝不能在一些细节的规定上人为设置壁垒
时下,群众要办点事,难不难?可能有人会说,上面一直在强调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应该是不难了。惠民政策的“肠梗塞”问题,真的是令人十分为难,往往是政策规定可以办理范畴之内的民生事宜,现实中却是难上加难。
每一个文件政策的制定,都是要宣之于众,施之于行,见之于成。现在,之所以存在 “政令不畅通,受令不知情”的情况,关键还在于制定文件政策的部门的责任还没有尽到位,只是满足于制定一个政策,召开一个会议,进行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检查。说到底,还是一个“为官不为”的“懒政作为”。
惠民政策,不仅要看制定了什么样的文件,而是要看执行力,要看真正的实惠让百姓得到了多少,而且是对于这些问题的落实情况如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惠民政策在执行时走样呢?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有些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不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而是琢磨怎么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从表面上完成上级任务。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考核时只注重数字,不注重实际效果,不是以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是本届中央政府一直在反复强调的大事,因为,过去有不少人为构筑的办事流程上的“肠梗阻”,使得公民办理关系切身利益的事情时经常受困受阻。中央政府已经数度取消或下放了行政审批权,目的就是为了使民众“办事难”成为过去式。然而,这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政策红利,执行力和落地率还有待进一步强化。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还存在一些困难。
中央提出要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倡要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制定政策的部门与企业面对面的接触,使制定的文件政策可知、可懂、可行,而不是“养在深闺”,更不是让企业说尽话、跑断腿、伤透心的“权力魔方”。
惠民政策为何总是“肠梗塞”?这无疑值得反思。要不断推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执行力,如果一些部门还是不能主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那么,对不起,这些人就该调离甚至清退出公仆队伍。同时,有关部门在制定惠民政策时,要力求政策制定的精细化、衔接度,绝不能在一些细节的规定上人为设置壁垒,使百姓办事屡屡碰壁,使惠民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要不断推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执行力,如果一些部门还是不能主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那么,对不起,这些人就该调离甚至清退出公仆队伍。同时,有关部门在制定惠民政策时,要力求政策制定的精细化、衔接度,绝不能在一些细节的规定上人为设置壁垒,使百姓办事屡屡碰壁,使惠民政策成为一纸空文!(文/李阳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