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开启了一个便民利民的证明“网格化”时代
网友统计了我们这一生需要办的证从出生到死亡大约需要一百多个。如果说对于群众的“办证长征路”而言,越来越多的“奇葩证明”是最难以跨越的“拦路虎”,那么“云端武汉”就是为证明打造的“网格化”开端。
行政机关应按照统一标准规范,采集数据,并无偿为“云端武汉”及其他行政机关提供政务数据共享。行政机关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电子证照、文书类数据应当实时更新;其他业务数据在产生后原则上要求在2个工作日内及时更新,不能及时更新的说明缘由并报备。
事实上,在循环往复的“办证难”问题之下,我们能够看到,有些证件办理之后也许只能用到一两次,甚至是一直被尘封的,但在现如今这个网络高速发展联通的时代,各种证件却不能合为一体,不能对群众的信息进行一体化的管理,某种程度上是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一种浪费。
数据共享是的核心密码。按照统一标准规范,采集数据,并无偿为“云端”及其他行政机关提供数据共享,这样就打破了各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为百姓提供“零证明”服务变为可能。只有各行政部门打破壁垒,全面实施数据资源共享,才能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破解证明多、证明繁问题,力争打造“零证明”服务。
大数据虽然摊开了一张美好的蓝图,但目前不少政府部门之间仍存在信息不畅问题,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让百姓在各个部门间奔走。信息孤岛的长期存在,让诸如征信体系建设、不动产登记等改革举措受困其中,同时也引发了数据库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阻碍推行大数据技术的藩篱,主要是部门利益割据。现在各个部门也搞信息化建设,但大都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对实际应用考虑不够多,只是完成一个项目而已,亟待政府各部门重视。
大数据的价值,不仅是大数据技术本身,更是应用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价值。“零证明”服务实际上为政府突破现状、把握部门之间的合作节点和维系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更开启了一个便民利民的证明“网格化”时代。(文/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