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岚 通讯员 朱乔
如果一个人的微信里,有1000多个好友,而且这些好友,都经常会和他联系交流,那可算得上是“明星”级的人气了。在闻名中外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里头,就有这么一位“人气王”。
陈津颜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司法所所长、义乌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他在市场里出现的时候,商户们总会亲热地和他寒暄。“陈主任,我听过你的课。”“陈老大,我遇到个麻烦事情,你帮我支支招啊。”
到商贸城担任司法所长后,陈津颜用3年时间,给6万商户上了普法课。去年5月,义乌涉外纠纷调委会成立,陈津颜率领19名中外调解员,调处了46起商户与外商之间的纠纷,涉案金额达382.6万元。新的一年里,“陈老大”有什么新打算?
他总能说到人心坎里
“紧急呼叫陈老大!我替一个永康厂家卖一批拖把,广东一家公司说我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现在要告我。可是这拖把侵权的事情,我压根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呀?”
采访刚开始,陈津颜的手机微信上,就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这是记者第二次采访他,两次的情景很相似:采访的过程总是会被各种电话、短信、QQ上的咨询打断。陈津颜告诉记者,自从他开始用微信以后,已经有1000多个商户加入了他的朋友圈。
2013年5月,义乌市司法局成立了涉外纠纷调委会,地点就设在商贸城司法所。陈津颜作为调委会主任,带领着19名中外调解员,为商户们化解各种生意上的麻烦事儿。他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人,调解起来,总能说到人心坎里去。
“有的时候,处理好一起纠纷,挽回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甚至是一条生命、一个家庭。”去年,陈津颜就真的遇上这么一件事情。
吴华(化名)在商贸城做生意不久,去年8月的一天,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站到了商贸城一处楼顶,要从上面跳下来。原来,吴华和一外商谈了笔生意,通过一家乌克兰外贸物流公司发货。外商编造谎言欺骗了乌克兰公司后,没有支付货款,就把货提走了。虽然吴华和乌克兰公司有约定,货款没到之前,不可以放货,但因为是口头约定,而且在发货前的电话沟通中,也因为语言障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外商的骗局得逞,吴华因此损失了8万余元。
事情发生后,公安机关介入这起诈骗案件的调查。但吴华当时生意周转出现严重问题,这件事更是让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眼看着孩子就要开学,他甚至付不出新学期的学费。绝望中,他爬上楼顶,想要一了百了。
公安民警好不容易将吴华劝下,涉外纠纷调委会立即介入调处。陈津颜说,一年里头,要接受多少次咨询,他已经算不清了,反正手机和网络都是24小时开着,空了就回复一下。他的手机设置了自动回复短信,他开会或者调解的时候,会自动告知联系不上他的商户该如何寻求帮助。
“案子侦破还需要时间,但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我觉得有必要把民事纠纷剥离出来,尽快解决。”为解燃眉之急,陈津颜召集被骗的双方,进行调解,“吴华只和对方做了简单的口头约定,那家乌克兰公司和他的商铺仅隔200米,他都没有当面沟通,自己要承担疏忽责任;乌克兰公司把关不严,没有尽到保管责任,也要担责。”
经过陈津颜长达4个多小时的梳理之后,乌克兰公司表示愿意赔偿吴华三分之一的损失,吴华也重新振作起来。
6万商户都听过他的课
2013年,是陈津颜到商贸城司法所担任所长的第四年,调解的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最主要的是合同纠纷,有些是因为语言障碍,没有表达清楚就下了单子;有些产品质量不合格,在验收环节查出了问题。其他的还有知识产权纠纷,运输环节的风险承担以及清关、抽检、退货运输费等等。”
为了给商户普及法律知识,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前3年里,陈津颜实施了一个颇为宏大的计划。他以3天一场的频率,给商贸城的经营户开普法讲座,每场的听众少则百把人,多则四五百人。3年下来,商贸城6万商铺的当家人,全都听过他的课。
陈津颜的课要求挺高的,要签到还要考试,但大伙儿的评价颇高———很实用,讲得比教授还好。“平时的调解中,遇到过太多商户因为不懂法,蒙受损失的事情。我的课主要是教他们怎么从合同、运输这些环节,来防范风险。讲得多好谈不上,但用的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说的都是大白话,所以商户们都爱听。”3年轮训结束,“我听过你的课”成了商户们和陈津颜打招呼最常用的开场白。
对新的一年有很多设想
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的“十大影响力人物”,陈津颜擅长调解,在圈子里头,那是出了名的。除了在国际商贸城的职务外,他同时也是义乌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义乌市医调委主任。
于是,常有人慕名来拜师。他们当中有资产几千万的商户,也有需要接触到调解工作的公务员。去年,陈津颜收了5个徒弟。“调解员真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我收徒弟的要求很高,不但要为人正直诚信,还要综合知识面广,脑子转得快,心理素质好。”
53岁的陈国盛就是陈津颜的徒弟之一。“我做生意很多年,有过太多经验教训。现在生意由儿子打理,我自己主要跟着陈主任学调解。比方说合同要怎么订、风险要怎么防,这些法律知识能帮助到不少商户,也可以教给自己的儿子,挺好。”
对新年的工作,陈津颜已经有了很多的设想。现在他率领的调解员队伍,有二十几号人。随着涉外纠纷调委会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对调解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年里,所有调解员要重新签聘书,工作不给力的,及时淘汰。有合适的人选,就再多收几个徒弟。
他还打算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跟踪调解协议签订后的履行情况。如果有可能,再搞一个涉外纠纷调解的网站,把典型案例、风险防范的技巧都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