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所改成“茶府”,如果依然行会所那一套,走奢侈路线,妄想依靠公款支撑,这恐怕有点悬。说不定,不久之后,连“茶府”也成为“敏感词”了。
王军荣
春节前成都开始整顿私人会所,使得不少高档餐厅都调低了收费标准。“橡树林会所”招牌上的“会所”被改贴成“茶府”,草草改名的痕迹很明显。工作人员称,改名主要是因为“会所”名称现在有点“敏感”,改名后更有利于做生意。
会所已经成为“敏感词”,在“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后,如果官员再往会所去消费,无疑是“自投罗网”,自然能避开则避开。依靠公款消费支撑的会所,在禁令面前,遭遇经营滑铁卢,恐怕是在所难免的。
会所如何转向?一种方式是“改名”,这是换汤不换药,里子仍然是大行奢侈之风,依然要靠公款消费,要靠权钱交易;另一种方式是转变经营方向,调低收费标准,走亲民路线,面向普通人群。然而,恐怕这种方式,是再也无法获得暴利了。
会所这个词,现在在公众心目中,已经成为“奢侈”的表达,成为公款吃喝的代名词,是不适宜再用。但改成了“茶府”,如果依然行会所那一套,走奢侈路线,妄想依靠公款支撑,这恐怕有点悬。说不定,不久之后,连“茶府”也成为“敏感词”了。
事实上,会所改叫“茶府”,恐怕还是这样一件“双赢”的事:一方面会所改名了,可以避开“敏感”,现在红头文件上写明要进行“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自然不会包括“茶府”,也可以避避风头。另一方面一些官员还是会不死心,仍然会想着如何公款消费但又不引人注目,显然,去“茶府”就低调多了。
禁官员奢侈风,需要持久战,而不是一阵风,更需要转变监管方式,比如现在进行“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就不能只针对会所,而对于非会所就绕道,这么做,只会让那些居心不良的商人和官员窃笑。
会所改名叫“茶府”折射“公款消费”情结严重,如何消除这种情结才是关键。其一,要管好权力,权力透明,也就无法利用权力进行公款消费或是权钱交易了;其二,加强监管,提高监督力,让任何的奢侈之风都无藏身之地。